中国园林网6月4日消息:上海世博园E片区,城市未来馆和城市最佳实践区内,面积不大的成都案例馆如同成都“活水公园”的缩小版,向世界展示了“水的复活过程”。然而,在这2680平方米内,让世人注目的不止是“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5月,66种来自四川的植物悄然走进了这块“湿地”,它们集中亮相的背后,还有对本土城市绿化的启发意义。
“今年8月,园中的植物将进入生长旺盛期,恰逢世博会四川周的举行;10月底园中的芙蓉花将绽放娇艳的花朵,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园林成果。”位于都江堰的华西亚高山植物园总工程师庄平、成都市区的园林设计师林农欣喜的同时,还有更深的理解和期冀:“多年来,我们都希望本土植物能够更多地应用到城市绿化中,这一次在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亮相,为实现这个园林界多年的愿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悉,这66种四川植物绝大部分来自华西亚高山植物园。近日,记者走进重建中的这个植物园,探寻走入世博的植物背后的故事。
一张大胆的世博园艺设计单
数千公里外的上海世博会四川馆,有一个面向世界展示与吐露芬芳的龙门山植物群落景观。
当成都“活水公园”从全球100多个城市项目中胜出,最终入选本届世博会首创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后,如何为这个充满现代环保意识和东方智慧的“清流”中注入芬芳,成为四川园林设计师们最关心的问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本届世博会的主题,而一草一木都是构筑这美好的生动元素。
白果、小叶榕、广玉兰、天竺桂……按照这些常规方案,足以打造出一个漂亮的园林。但林农在接到设计任务时,第一时间就想到本土植物:“世博会的价值就是展示各国各地的特色,我们选择了龙门山植物群落。”
今年3月,林农大胆地开出了世博园林需求单。当这张单子交到中科院植物所华西亚高山植物园时,总工程师庄平毫不犹豫地刷刷几笔,开出了一张新的修改方案,这让林农大呼意外:“原来你们院有这么多好东西!”
庄平修改的单子,即使是资深的园林工作者,很多名字也从未听说。林农咨询了上海园林专家,在低海拔环境哪些植物具备入园生长条件。
很快,一张共计66种、具浓郁四川特色的植物群落名单最终敲定。名单中有梓叶槭、四川木莲、岷江杜鹃、四川蜡瓣花、峨眉耳蕨等龙门山区域特有植物12种,虎舌红、威氏秋海棠、青城细辛等区域性野生花卉与观赏植物40余种,既包括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四川特色植物等,还有经园林专家们培育的优势花卉。
对名单上的植物,庄平珍爱有加:“红花石蒜是生长在龙门山区低山溪流湿润环境中的草本植物,叶凋花开红色非常好看;梓叶槭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四川西部特有的一种落叶乔木;连香树,生长在中山到亚高山间,春叶红、秋叶黄,是一种观赏植物与风景树;峨眉桃叶珊瑚山,是峨眉山与龙泉山特有的常绿乔木;八角连,多年生宿根草本,是中国特有属植物,盾形叶花色深紫红,是蛇伤、抗癌药物植物药材。”
5月,66种来自四川的植物悄然走进世博“成都活水公园”,8月,这一植物群落将展示一个独具特色的“四川样本”,营造模拟出一个龙门山森林植物群落景观,花开芬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