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建设
根据总体规划,目前,由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负责实施的一期3000亩核心区内的基础功能形象工程已成雏形,核心区的布局结构是“两园三区”。
两园,即花卉苗木生产园和生态湿地景观园。生产园主要用于苗木种植、花卉培养,包括银杏、桂花、盆景、梧桐、重阳木、香樟等多个专业园。生态湿地景观园主要是指以基地内林家岩水库为轴、自然水系为支的生态湿地保护项目。
三区,即花卉苗木交易区,主要采用对称集中式布局,满足花卉苗木“一站式”交易、买卖、观赏需求,形成相对集中的花卉苗木市场;功能配套服务区主要进行苗木科研繁育、园林技能培训;科普展示区主要为苗木采购者或其他游客提供苗木展示、科普知识教育以及参观学习。
基地核心示范区的总体规划、项目立项、环评、水保、地勘等编制工作已完成,现已征用和流转土地约1500亩,投入资金1.2亿元,一大批银杏、桂花、梧桐、七叶树等精品苗木已经入圃培植,品种150余种(其中引进驯化品种24种),每年可向社会园林发展提供乔木1.5万株左右,灌木、地被植物约10万株,花卉约24万盆,示范区建设已具雏形。根据规划,10万亩基地建成后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乔木约54万株,带动10万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就地转化为园林产业工人,使当地农民人均增收2500元/年。
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在市园林局的指导下,按照基地用地条件和总体规划,严守建设程序,严把工程质量关,严格工程结算,基地核心区内的道路、排灌沟渠、土地整治、高位水池、综合管网、电力工程等工程以及苗木栽植已基本完成,正加快推进林家岩水库大桥、综合配套服务楼建设。
日前,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正抓住秋冬苗木栽植最佳时期,加紧苗木栽植工作,一车车的法国梧桐、玉兰、香樟树苗被运到基地,由培训后的当地农民进行栽植,一派繁忙景象。
带动渝西产业带
“3000亩的核心区是渝西10万亩园林苗木种植基地建设的‘发动机’和‘助推器’,可提高重庆乃至中国西部的绿化水平,推动重庆市现代‘苗圃观光游览业’大力发展。”市园林局局长余守明说。
该基地还将以300―500亩为单元,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吸引更多投资者,来这里从事发展园林苗木产业,推动、带动渝西10万亩苗圃的形成。
我市渝西地区一直以来就有发展花卉苗木的产业基础,早在2002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的百万亩花卉苗木产业化工程中,以种植城市园林绿化苗木为主的璧山县丁家片区就被划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建设的重庆市园林苗木种植基地核心区,有利于带动整个渝西地区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未来在渝西地区形成花卉苗木产业带。
2009年3月6日,市委副书记张轩视察重庆市园林苗木种植基地核心区后指出,花卉苗木产业是个优势产业,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也比较大,做好了不仅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了产生更好的带动作用,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树立品牌意识,在基地核心区的边建设边管理过程中,坚持把高标准管理作为打造精品苗木基地的关键环节来抓,积极推进基地规范化建设。
首先是严格按照总规,本着科学合理、注重景观的原则,做好生产区、办公区整体划分,使苗木基地布局趋于合理。
其次,规范现有苗木,把可利用的苗木按照苗木规格、苗木类别进行起移并畦,提高管理效率;整理边边角角的土地,改造为可利用面积,大力采用复式化种植,增加土地利用率。
第三,推行责任化管理,划分出责任区域,制定详细的管理内容和检查标准,定期进行检查评比,使职工参加苗木基地的建设工作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在园林苗木基地的建设中,不仅市领导多次现场指导工作,还吸引了国外友人的目光。
2009年5月18日,伊朗设拉子市副市长默罕默德・哈格哈特先生参观了重庆市园林苗木种植基地,实地参观了基地苗木引种、栽植现场以及基地温室花卉培育情况,就苗木栽植技术、灌溉技术等园林绿化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交流学习,并表示今后要互相加强合作,推动园林绿化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