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走“绿色发展”之路 解读绿意盎然的小康生活
市场动态

走“绿色发展”之路 解读绿意盎然的小康生活

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作者:洪继东 严斌 日期: 2007/11/7 10:57:56
    中国园林网11月7日消息:为充分发挥林业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和巨大潜力,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联合启动了“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该项行动规定,从2007年开始,每两年表彰100个“绿色小康县”、1000个“绿色小康村”、10000个“绿色小康户”。2007年9月中旬,在“全国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会”上,首批全国“绿色小康县、村、户”评选结果出炉。我市郫县被评为“绿色小康县”,都江堰市虹口乡高原村等2个村,被评为了全国“绿色小康村”,郫县农科村宗作林等我市25户人家被评为了“绿色小康户”。日前,记者走进这些绿色造就的小康县、村、户,感受他们的“绿色经济”,解读他们的“绿色发展”之路。

    播绿de人

    “领头羊”宗作林带领乡亲奔小康


    走进绿树花丛掩映的农科村,犹如畅游一幅清新写意的水墨画,青砖黑瓦、桩头盆景、小桥、流水……处处灵动,情趣盎然。这里的景致让人沉醉,这里的洁净让人惊讶,仿佛真的走进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公园、一个梦想的生态家园。

    在农家乐发源地的农科村,有一位“技术型”村支部书记,他就是高级园艺师宗作林。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当农科村人都还在靠种粮食、油菜为生时,宗作林就已在全村率先搞起了花卉苗木生产销售。因此,讲起农科村的发展历程,他烂熟于心。

    1980年,苗木市场火红,解决温饱后仍不“安分”的宗作林开始从苗木贩运到种植、经营的转变。1984年,宗作林承包花果园种苗木不到两年就获利6万元,1987年,宗作林向全国各地发出了三个车皮的苗木产品,单笔业务获利2万元。

    宗作林的快速致富让村民眼馋,于是不少农户纷纷拜他为师,跟随他从事苗木种植。“1990年,我们全村的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了1万元!”宗作林称,一大批村民通过苗木种植成为了致富能手,中国农村第一批万元户在农科村诞生了。

    20世纪90年代中期,花卉市场竞争加剧,效益下滑,农科村的农民们又将眼光瞄准了更具效益空间的盆景桩头。

    如今,农科村没有一家农户种粮食,耕地全用于园林种植。花卉、苗木、盆景远销全国各地,每年收入超过千万元。如今,宗作林的农家乐及花木销售每年纯利润可达22万元,一家五口人年支出额达10万,人均可支配2万。

    率先富起来的宗作林并没有忘记父老乡亲,他走村入户,指导当地村民因地制宜打造环境,开办农家乐,主动传授经营经验,提供经营信息,以实际行动引导农户发展农家旅游经济。在他的带动下,一家家各具特色的农家乐相继开办,规模档次不断提升,成为了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的一个亮点。农科村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国家级先进文明村。

    农民富裕、村集体经济壮大后,为适应形势发展和市场需求,县、镇政府又形成新村建设合力,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了农科村改造建设总体规划,县政府先后投入2600万元,改扩建等级旅游环线公路13公里,完成8.5公里供水、供气、排污等管网建设和6.8公里旅游干线绿化、亮化、美化等景观营造,不断改善社区条件,完善旅游功能。县政府还制定了《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在国内率先推行了农家乐星级评定,推动农业生态游、休闲游向更广阔领域发展。

编辑:红豆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