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旧城改造进程中 成都少城遗韵保护急【评】
市场动态

旧城改造进程中 成都少城遗韵保护急【评】

来源: 成都商报 作者:徐琼 陈舸帆 日期: 2005/6/9 10:29:33

    编者按
    
    根据成都市建委、房管局、园林局等众多部门日前联合下发的通知,如果你所居住的住房是1998年1月1日之前建成的旧住宅小区,今明两年内就有望被改造成像花园一样的新小区(相关报道见03版)。而在成都旧城改造进程中,作为成都市的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宽窄巷子、大慈寺片区、文殊院片区的规划和改造一直为众多成都市民关注。历史文化资源应该如何进行合理保护?成都文化内涵怎样才能得以传承?在保持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如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历史建筑是原封不动任其自生自灭,还是积极修缮修旧如旧?昨日,参与宽窄巷子改造的有关专家和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今日起,本报将推出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改造系列报道,并开通热线86613333-1,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核心提示1为何改造?
    
    原封不动将成为破烂
    
    “现在的宽窄巷子很多都是危房,再不保护就来不及了。民族的东西不应只是破烂,偏倒的房屋不应是艺术。原封不动的说法是无知。传统的木结构很难持久,只有落架重修、修旧如旧才是彻底的抢救办法。”
    
    宽窄巷子不是你所想象
    
    成都商报:根据你们的测绘,你们确认宽窄巷子片区80个院落中,只有42个真正具有保存价值,为什么?
    
    刘伯英:这42个院落是真正建于清、民国时期的老院子,其余的则是建国后近几十年陆续建设的建筑,与整体风格有冲突,并没有保存价值。比如“宽居”、“小观园”,大多是混凝土、砖混结构,只是在外观风貌上与传统的川西民居近似。
    
    成都商报:像“龙堂”这类建筑,本身有古韵、结构完整、居住功能良好,为什么也不在保护之列?
    
    刘伯英:“龙堂”并不是老建筑,大约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拆除以前的老院落新建的,而且它的空间过高,反而与宽窄巷子风貌不符。像“宽居”,引用了南方侨乡的浮雕装饰;像“小观园”,内装修有大量瓷砖,都与古民居风格不符。人们看到现在的宽窄巷子,就以为古老的宽窄巷子本身就是这样,其实风吹雨打、乱搭乱建已经对宽窄巷子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我们要做的就是恢复真正的宽窄巷子,它最大的价值就是胡同和院落。
    
    “民族的”不应是破烂
    
    成都商报:有人提出让宽窄巷子保持现状,原封不动,你认为怎样?
    
    刘伯英:如果不积极加以保护,现在看来还有价值的东西会越来越少,最后只能变成一堆破烂。
    
    成都商报:到底应该怎样看待宽窄巷子的历史文化价值?
    
    季富政:它作为成都少城的空间历史片段,确实有保留价值。但必须承认,宽窄巷子其实并没有多少真文物。它最初作为满族兵营,建筑多是瓦木结构,历经两三百年不断改换,真正的古院落已经很少。
    
    成都商报:你认为应该怎样保护?
    
    季富政:我在2003年领导十几名学生在宽窄巷子挨家挨户进行了半年调查,发现很多都是危房,有些已经垮掉。我赞成积极保护,再不保护就来不及了。民族的东西不应只是破烂,偏倒的房屋不应是艺术。原封不动的说法是无知。对这个问题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传统的木结构很难持久,已经朽了,只有落架重修、修旧如旧才是彻底的抢救办法。
    
    核心提示2如何改造?
    
    改造不全是“推倒重来”

    
    宽窄巷子改造项目的100亩核心区里,老院落将占50%,道路占15%,新建筑占35%。其中,老院落又分为6类,保留下来的应占到老院落总量的80%。
    
    老院落分为6类改造 
    

编辑:七子花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