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家园美如画
实力,靠什么彰显?产业支撑
产业提升,重在转型;项目攻坚,不进则退。
旌阳以全球视野审视,积极作为,迈出产业转型升级新步伐推进加工型工业向制造型、研发型工业转变,传统优势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单一型、零散型商贸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商贸业转变,实现“一产增效、二产升级、三产突破”,产业的竞争力、牵引力、支撑力,“三力”驱动发展潮。
2012年,旌阳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65个,总投资51.26亿元。新项目的陆续开工,在进一步提升旌阳产业竞争力的同时,更清晰描绘出旌阳新型工业化的实践路径:一手成功实施传统优势产业的创新发展,一手加快形成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画出了“上扬曲线”。
发轫于配套的旌阳重装产业,一直与德阳重装基地建设同频共振,并紧随国际产业潮流脉动。进入“十二五”第二个年头,旌阳已有405户机械制造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0余户,成长为茂密的产业森林。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旌阳工业着眼于“新型”特征,致力于“现代”内涵,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两化”互动的引领力量,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从“旌阳制造”迈向“旌阳创造”。以铝-空气电池、磷酸铁锂等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旌阳崭露头角,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处于产业转型期,城镇化加速期的旌阳,围绕德阳大城建设,让德阳“一三五八”发展战略“五基地”之一的“四川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落地生根。
旌阳全力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跨越、集聚发展,步履铿锵,目标直指打造德阳市现代物流核心区和全省重要商贸中心。2012年,全区9个商贸物流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西部国际商贸城、德阳希望城城市综合体等建设加速推进,恒大建材、恒大五金等原有专业市场不断做大做强;以孝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旅游品牌、以沿山生态资源为依托的城市近郊休闲旅游风生水起,旌阳文化旅游业势如破竹。
现代农业提升发展。旌阳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成效显著,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目前,旌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风生水起。
活力旌阳 改革创新劲头足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充满生机的“活力旌阳”
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基本形成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新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建立起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有效机制,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成为全省乃至西部最具创业吸引力的地区之一。
10月31日,在旌阳区工业集中发展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配套”等两个项目先后举行了开工仪式。
以抢抓新能源电池行业未来发展机遇为背景,园区一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第一台电动汽车样车也已研制成功……
走进生机勃勃的旌阳工业集中发展区,新材料科技创业园建设如火如荼,这个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意在整合产学研资源,培育科技成长型企业,为建设“创新型旌阳”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创新激发活力。从“旌阳制造”到“旌阳创造”,由“代工生产”向“自主创新”,创新从未停止,“创新型旌阳”建设全面提速。
在体制机制上创新
优先发展“第一资源”。旌阳以打造“人才战略高地”为目标,加快“省级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建设,努力探索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构建本土人才、聚才引智、人才服务“三大支撑体系”,推进科技兴农人才发展计划、工业强区人才助推计划、现代服务人才支撑计划“三项成长计划”,强化组织领导、经费投入、人才服务 “三项保障机制”,不断创新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优势。
在开放突破上创新
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十三届西博会上,旌阳区签约项目9个,签约金额131亿元。
今年1月至11月,旌阳新引进过亿元项目19个,其中新材料、新能源项目4个,现代服务业项目11个,先进制造业项目4个……协议投资近180亿元。
开放突破,旌阳持续发力,深入开展“开放突破年”活动,建立全方面、宽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吸引投资洼地、外向型经济核心区,努力使旌阳成为投资创业“洼地”。
在社会管理上创新
德阳是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旌阳则承担着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路径的重要使命。
旌阳从社区破题,以做强城乡社区,夯实社会服务管理基层基础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服务的触角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延伸到了社会的末梢,这种形式被称为“网格化”管理。在此基础上,立足“小社区、大服务”,创造性推行“一站式服务”、“民事代办、民情代诉”等特色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