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4日消息:“携手同绘生态画卷、齐心共建生态城市。”刚下成彭高速进入彭州境内,一幅极富感染力的宣传标语就扑面而来。这不得不让人心生感慨!原来,生态的力量如此巨大,彭州生态环境保护的步伐正有力迈进。
“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为建设生态文明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科学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彭州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双创”为抓手,即全力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并将此列为打造“绿色生态之都、千亿产业之城、田园休闲之谷”目标的核心工程。
青山依在,碧水常流。通过“双创”的持续开展,彭州城市未来发展的承载能力得到不断增强,整体推进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走出。当前的彭州,正举全市之力,全力做靓做响绿色名片,持续高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绘就的生态画卷,名字叫做“生态彭州”!
度势·决策
科学规划绘制蓝图 专家把脉生态发展
数资源 摸清生态老本
彭州地处北纬30度,青藏高原龙门山腹地,素来具有“天府金盆”、“蜀中膏腴”之美誉。彭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六山一水三分坝”,4000多米的海拔落差,山丘坝俱全的地形和温暖湿润的气候,决定了彭州丰富的矿藏、林业、药材、水利和旅游资源优势。已有的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龙门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白水河国家森林公园、白水河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级旅游资源品牌,筑成了生态屏障。目前,彭州森林覆盖率高达43.82%以上,全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如今,从汶川大地震中早已站起来的彭州人民,正以昂扬的步伐打造以“牡丹故乡、避暑胜地、宗教文化、地质奇观”为四大特色的旅游业,致力于把彭州建设成为大都市的假日休闲胜地。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彭州当前也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有限的更多矛盾,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还任重而道远。
抓机遇 作出重大决策
恰好就在在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生态省”的部署以及成都市掀起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浪潮的大背景下,彭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四二一一”发展战略,发出了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市的号召,打响了轰轰烈烈的“双创”总体战。
细把脉 绘就发展蓝图
“抓‘双创’就是抓环境,抓机遇,抓发展。我们在‘双创’工作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缆,通过科学规划,绘制了美丽的蓝图,通过生态发展,走出一条可持续之路。”彭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值得一提的是,彭州特意邀请了专家把脉,并举全市之力,共同推进生态产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能力保障等体系的建设。
思路·实践
携手同绘生态画卷 做响做靓绿色名片
调当头 壮士断腕 逐步退出资源性行业
新形势、新要求,新起点、高标准。彭州紧握生态这张牌,痛下决心,退出资源性行业,真正为生态让步前行。
一个“壮士断腕”的深度实践在彭州激越进行,彭州率先在成都市启动关闭小水泥厂行动,关闭了境内所有小水泥厂。2009年,退出煤炭行业;2010年,退出小石灰窑;2011年,退出砂石开采行业……
至此,彭州关闭剩余的煤矿86家、砂石厂57家、水泥厂9家、火电厂3家以及所有的石灰土立窑。实现降污减排:化学需氧量400余吨、氮氧化物407吨、烟尘18476吨、粉尘2841吨、二氧化硫467吨、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的验收比例100%、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16.96立方米,工业废气量48.6亿标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稳定下降,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100%,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81.1%。
这份沉甸甸的“彭州答卷”,顺应了民意,更彰显了科学发展观指引的伟大力量。2012年6月,在彭州市2007年-2012年期间“十大影响力事件”评选活动中,“退出资源性行业,实现科学发展、天蓝水清”事件榜上有名。
逐步退出资源性行业,对彭州经济结构转型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既是彭州践行科学发展、落实“四二一一”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保护环境资源、造福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节点,开创了环境保护与经济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治有力 狠下功夫 强效治理环境污染
无论生存还是发展,环境至上。“环境”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通过调结构,腾出了发展空间。但这还远远不够,要建环保模范城和生态市,给人民群众一流的环境,必须在污染治理狠上下功夫,才能为彭州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通过削总量,彭州实施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通过遏污染,彭州实施了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积极做好重点污染企业治污设施升级改造。
据介绍,投入2928万元加快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锅炉烟气脱硫工程建设,9月完工后进入试运行。彭州还加快了亚东水泥厂的脱硝工程建设,推行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改造,开展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治理与建设同步进行,彭州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彭州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并在灾后重建资金中优先安排生态修复和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了生态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投入2250万元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投入3500万元修建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16座,同时启动了可容纳49万立方米垃圾的二期扩容工程,进一步提高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承载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