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植绿21万亩 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初见成效
据了解,成都市从2009年全面启动了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明确用5年时间在金堂、青白江、双流、龙泉驿、新津和新都实施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在此期间,各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并以生态和景观建设为主,保证了龙泉山脉生态屏障的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人工造林21万亩,金堂县外的5个区(县)均已完成植被恢复人工植苗建设任务,金堂县将于2012年全面完成龙泉山宜林荒山植绿任务。
相关负责人坦言,按照《成都市东部山丘区生态植被恢复规划》,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包括荒山荒地人工植苗造林、低产低效林分改造、现有林分保护和经营三个方面的建设任务。“目前,我们只完成了第一步,在荒山荒地人工植被造林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成后区域森林覆盖率将由现在的30%提高到35.56%。“下一步,我们首先要加强对已建成的植被恢复林地的后期管护和补植补造工作,确保成林,增加森林面积。同时还将适机启动龙泉山脉低产低效林改造和现有林分保护经营项目建设。”负责人如是说。
再添色添彩 夯实龙泉山生态旅游功能
先让“荒山”绿起来,再让龙泉山脉添色、添彩。谈到龙泉山脉下一步的打造时,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将配合龙泉山生态旅游功能区建设,在现有绿色植被基础上丰富色调,提升景观,在龙泉山脉重要节点建设彩色林。“其中,我们会栽种大量的珍稀树种,丰富生态林季相变化,达到绿化、美化、彩化、香化的效果。”让以前色彩单一,四季景观不丰富的龙泉山脉,被五彩斑斓的景观风景带所取代。
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的“含金量”,我市还将加强龙泉山脉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基本适应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我们将在有景观资源、居住相对集中、交通便捷的重要节点,打造以森林公园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具有休闲旅游功能的园区,突出龙泉山脉的生态旅游功能。”负责人说。
推荐阅读: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