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9日消息:引进植物越来越多,“让成都多一点土著植物,它们不只美化环境,更是居民特别的记忆。”昨日,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等书的作者阿来,走上成都“金沙讲坛”,与大家分享了那些与成都有关的花木记。
蓉城芙蓉日渐稀
谈到成都,就不能不说芙蓉花。“从五代起,成都就把芙蓉当成了市花。”阿来说,更早一点的唐代,浣花溪边有许多造纸的作坊,才女薛涛还用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制成美丽而精致的笺纸。
阿来说,从众多描写海棠花的古诗中还可以看出,海棠也是出自四川。早在宋代,成都的春天就被海棠妆点得非常美丽了。阿来不无担忧地表示,那些从成都出现时就有了的树:芙蓉、柳、海棠、梅、槐……却在今天的城市布局中,所占的地盘日渐缩小,而外地甚至外国引进的植物越来越多。
应重视本土植物
“更为可惜的是,在今天的成都城市中,虽然四处都可见到芙蓉,但成林成片的,已不能见。”阿来表示,他并不反对引进植物,但对一个城市来说,物理上的美感是一个方面,精神与文化上的,与集体记忆有关的植物,还是应该成为景观上的主调。
“成都与中国大多数城市一样,要靠老的街道与建筑来负载历史记忆与文化意味是不可能的了,那么一个城市还有什么始终与一代一代人相伴,却比人的生存更为长久的呢?那就是植物,是树。”阿来建议,成都应该重视本土植物,“植物可以给一个有悠久历史、充满新建筑的城市,多少增加些悠远的历史感”。
推荐阅读:
(来源:华西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