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蓉城芙蓉日渐稀 作家阿来:让成都多点本土植物
市场动态

蓉城芙蓉日渐稀 作家阿来:让成都多点本土植物

来源: 华西都市报 作者: 日期: 2011/10/9 13:33:08
引进植物越来越多,“让成都多一点土著植物,它们不只美化环境,更是居民特别的记忆。”昨日,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等书的作者阿来,走上成都“金沙讲坛”,与大家分享了那些与成都有关的花木记……

中国园林网10月9日消息:引进植物越来越多,“让成都多一点土著植物,它们不只美化环境,更是居民特别的记忆。”昨日,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等书的作者阿来,走上成都“金沙讲坛”,与大家分享了那些与成都有关的花木记。

蓉城芙蓉日渐稀

谈到成都,就不能不说芙蓉花。“从五代起,成都就把芙蓉当成了市花。”阿来说,更早一点的唐代,浣花溪边有许多造纸的作坊,才女薛涛还用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制成美丽而精致的笺纸。

阿来说,从众多描写海棠花的古诗中还可以看出,海棠也是出自四川。早在宋代,成都的春天就被海棠妆点得非常美丽了。阿来不无担忧地表示,那些从成都出现时就有了的树:芙蓉、柳、海棠、梅、槐……却在今天的城市布局中,所占的地盘日渐缩小,而外地甚至外国引进的植物越来越多。

应重视本土植物

“更为可惜的是,在今天的成都城市中,虽然四处都可见到芙蓉,但成林成片的,已不能见。”阿来表示,他并不反对引进植物,但对一个城市来说,物理上的美感是一个方面,精神与文化上的,与集体记忆有关的植物,还是应该成为景观上的主调。

“成都与中国大多数城市一样,要靠老的街道与建筑来负载历史记忆与文化意味是不可能的了,那么一个城市还有什么始终与一代一代人相伴,却比人的生存更为长久的呢?那就是植物,是树。”阿来建议,成都应该重视本土植物,“植物可以给一个有悠久历史、充满新建筑的城市,多少增加些悠远的历史感”。 

推荐阅读:

江苏:乡土植物或将担纲盐城绿化“主角”

海口8万株绿化树被刮倒引思考 揪痛众多市民心

平潭环岛路绿化工程试验阶段 树种多为“树坚强”

江苏:乡土植物或将担纲盐城绿化“主角”

(来源:华西都市报 )

编辑:毛怡群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