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31日消息:近日,记者在万源市林业局了解到,该市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采取“以林权换路权”的方式,让原本无人问津的林地成为业主开发创业的“香钵钵”和广大林农盘活林地资源、实现增收致富的“金蛋蛋”。截止目前,全市流转林地7.7万亩,林农从中获益831.7万元,探索出了一条“老百姓得山权路权、开发业主得林地使用权、合同期满还林地使用权于民”的林地流转新路子。
80年代初期落实林业“两制”时,万源市溪口乡楼坝河村13800亩疏林地成为集体林,尽管立地条件较好,但由于长期缺乏管理,到集体林权改革时仍然处于闲置状态。一方面是集体资源闲置无用,过去债务无从化解,另一方面是想为村民办实事又苦于没有门路,村干部的着急心情无以言表。集体林改时,通过片区林业站牵线搭桥,被万源市长城木业公司看中,以138万元流转,不仅解决了村级历年债务,而且有了办好事的基础。流转后,公司于2008年投资110万元新修林区公路6.5公里,解决了老百姓世世代代行路难的问题,成为百姓的致富路,并永久享有路权。投资80万元营造人工商品林6000亩。数着这些得见的实惠,当地村民激动地说:“没想到集体林改那么快就给我们带来了利益。”公司总经理杜长城胸有成竹地说:“我看中的正是这片适宜营造杉木林的肥沃土地,来年还将投入百万元,将该村4、5社6000亩荒山一并流转并全部营造成人工杉木林,真正建起属于自己的‘绿色银行’”。
地处高寒山区的庙子乡廖三坝村桂贞德等15户村民,在1983年划得责任山共8000余亩,经多年尽心管护,八十年代末开始种植香菇,收入颇丰,树木砍光了,资源枯竭了,祖宗饭吃不成了,管护淡化了,但还得管火灾,真是花钱不讨好,自生自灭算了。集体林改时,这15户集中连片的山林被万源市发荣装饰有限公司相中,以80万元流转,并永久享有公司投资93万元新修的6.2公里公路的路权。村民们说:我们欲丢的包袱成了公司的宝贝,我们不仅得到了现金收入,而且公路修到了家门口,还可以用流转的现钱发展药材、漆树,使自己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真是一举多得!
推荐阅读: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