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消失的绝景 四川汶川地震前的美丽风景
市场动态

消失的绝景 四川汶川地震前的美丽风景

来源: 中国园林网整理 作者: 日期: 2009/3/21 13:18:15
汶川县是羌、藏、回、汉各族人民相交会融合的地带,是全国仅有的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 旅游线的主要干道,也是前往九寨沟、黄龙寺这两个世界级“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的旅游公路——九寨环线中线(成都-都江堰-汶川-茂县-松潘到九寨沟)的必经之道。汶川县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三江生态风景区、卧龙自然保护区、草坡风景名胜区、七盘沟森林公园、龙溪阿尔沟生态旅游区和萝卜寨、威州布瓦寨黄泥碉、姜维城、石纽山垮儿坪、迥澜塔等。

中国园林网3月21日消息:消失的绝景 四川汶川地震前的美丽风景

汶川县是羌、藏、回、汉各族人民相交会融合的地带,是全国仅有的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 旅游线的主要干道,也是前往九寨沟、黄龙寺这两个世界级“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的旅游公路——九寨环线中线(成都-都江堰-汶川-茂县-松潘到九寨沟)的必经之道。

汶川县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三江生态风景区、卧龙自然保护区、草坡风景名胜区、七盘沟森林公园、龙溪阿尔沟生态旅游区和萝卜寨、威州布瓦寨黄泥碉、姜维城、石纽山垮儿坪、迥澜塔等。


汶川迥澜塔

迥澜塔位于汶川县漩口镇镇政府后岷江与寿溪河交汇处的岸边台地上。塔为九级密檐式砖塔,坐东南向西北。塔基及塔身平面呈正六方形,以白色灰浆抹面。塔基由上往下微内收,底边长2.6米,高6.5米,西南面开拱形门一道,高2.4米,宽0.80米。 塔身为密檐九级,由下向上逐级内收。各层塔檐用砖叠涩向外挑出,每层高度由下往上依次递减,各层各面正中皆开拱形小窗一道,顶为六角攒尖顶。

塔通高21米。在塔身第一层内壁有“姚垂典漠训诏损造,堪兴苟含章,造工谢寅昌。大清道 光二十四年(1844年)立”的题记。《灌县志》亦载迥澜塔“清处士姚清澜建也”。迥澜塔系风水塔,为漩口镇八景之一。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汶川七盘沟

七盘沟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城南,距县城约7公里。沟长约30公里,沟口海拔1500米,沟顶的白龙池4020米,沟宽处300余米,窄处仅1米左右。沟内雨量充沛,植被茂密,是一处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山地风景区。全沟景观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从白龙池到雪花坪一带,长约6公里,坡降大,从4020米下降到3418米。 这段属典型的“彭灌杂谷”断裂地带,山势陡峭如刀劈斧砍,峰形千姿万态。

白龙池是一个形状如葫芦的高山堰塞湖,深潭碧水,从出水口下跌形成多级瀑布,其中50米以上的瀑布就有10余个。下段由雪花坪至沟口镇沟石,水势缓而多变,在茂林幽竹间奔流,全长约15公里。地势平坦开阔而两岸山峰高耸,野花遍地,绿草如茵。以雪花坪瀑布最为壮观。


汶川姜维城

姜维城在今威州镇岷江东岸山梁上,今还能见到古城墙如长龙盘旋而卧,人称姜维城。顺威州师范学校侧小路而上可见此城。 据《元和志》载:“蜀将姜维、马忠等征伐汶山羌夷,此其地也”。姜维征西,至汶川、理县一带,修城筑垒,习兵练武。但该城却非姜维等人所筑。今存环绕山峰之长墙残垣——姜维城,为明孝宗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将过去朝代所建之作战城堡连接起来,重新构筑的。如今古城垣外,还能见到古城坪上的点将台,高约7米,宽约4米,黄泥筑成。该遗址早于1921年期间发现有新石器若干件。

编辑:百合花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