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拥有“水利文化鼻祖”之称的都江堰
市场动态

拥有“水利文化鼻祖”之称的都江堰

来源: 百度 作者: 日期: 2008/5/14 14:40:57

    中国园林网5月14日消息:     

    都江堰市地处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北部,以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都江堰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获得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旅游设施完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距都江堰16公里,是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都江堰已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龙池-虹口自然保护区距都江堰景区24公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灌县改市以都江堰命名,说明都江堰水利在该市所占位置的重要。都江堰初创于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近2300年的历史。

    地理环境

    都江堰市地处四川成都平原的西北边缘,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为山地,东南为成都平原,境内山岳、丘陵、平原呈阶梯状分布,大约为“六山一水三分田”。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岷江出山进入平原处,是由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设计建造的。工程“深作滩、低作堰”,以“无坝引水”为特色。岷江经此枢纽後,除金马河继续为干流外,另分了六条河流灌溉农田,成为“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的繁荣基石,二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历史

    都江堰市的历史可追溯到在夏禹时代称“导江”,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而得名。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因灌江得名。因地处都江堰首,故名灌县。据《今县释名》:“汉文翁穿漕江灌溉,谓之金灌口,唐因置灌宁县,孟蜀改灌州,明改县。”。一说今县城古名灌口,战国秦李冰治水,江水自此以灌平陆,为灌之口而名。三国蜀汉置都安县,北周又增置清城县。唐代两县分别改名为导江县和青城县,元合并为灌州,明降州置灌县。1988年,撤销灌县设都江堰市。以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而得名。1994年,获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城区靠近都江堰渠首,分布着许多文物古迹和传统名居,有二王庙、安澜索桥、城隍庙、伏龙观、灵岩寺、千佛塔等重点文物。 

    行政区划

    都江堰市辖

    17个镇:灌口镇、幸福镇、蒲阳镇、聚源镇、崇义镇、天马镇、石羊镇、柳街镇、玉堂镇、中兴镇、青城山镇、龙池镇、胥家镇、安龙镇、大观镇、紫坪铺镇、翠月湖镇.

    2个乡向峨乡、虹口乡


    物产

    农业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药材、蚕桑等多种农产品,是国家发展茶叶、川芎、红梅、黄柏、杜仲、厚朴、猕猴桃生产基地。

    有野生植物2000多种,有川西植物园之称。

    辟有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的保护区。

    文化和旅游

    都江堰市以世界著名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风雨仍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千年无坝古堰堪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市境西部的青城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也是正一道的祖庭,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称。前山上密布宫观,而後山则幽深古雅,保持了相当的原始风貌。目前,整个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名胜古迹

    都江堰水利工程、二王庙、青城山等。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市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城山-都江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

 

编辑:百合花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