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3日消息:阳春三月,走进德阳,处处是绿意盎然、翠竹摇曳,旌湖两岸绿草青青,东湖山上茂林修竹,全市17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已经成为林农可以自由支取的绿色银行,以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山丘区森林度假旅游快速发展,现代林业初具雏形。
加速林业发展是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那么,怎样才能摆脱过去那种传统林业的桎梏,走出一条符合市情的林业发展新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我市明确了发展现代林业的战略目标:在搞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重点培育五大优势产业,力争两年有新突破,四年上新台阶,推动德阳现代林业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我市积极建设林业生态体系,打造出日益完备的生态屏障。全市完成营造林5万亩,义务植树完成440万株,中幼林抚育4万亩,城市森林工程造林2500亩。同时,连续19年保持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大大低于省规定标准。
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我市林业资源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升。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委、市政府详细论证,深谋远虑,重点扶持15万亩优质枣产业化开发、30万亩粉葛产业基地建设、10万亩优质薄壳核桃示范基地、森林休闲旅游开发、1000万株四旁速生杨树工业原料林建设等五大优势产业项目。目前,全市已培育出沿山10万亩的生态旅游经济林带,中江县10万亩蚕桑基地、10万亩中江柚基地、6万亩药材基地,罗江县10万亩金花梨、0.5万亩调元枣基地等一批特色林业产业,现有林业产业的效益也日益显著。全市现有经济林面积50万亩,年产值约4亿元;最适合丘区发展的退耕还桑模式,每年每亩养蚕收入可达1200元以上;沿山和山区森林“农家乐”为代表的生态观光旅游景点达到457家,城郊花木生态观光休闲旅游景点达到3485户。
与此同时,建设中的林业产业前景广阔。15万亩优质枣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年产鲜食枣果品13.5万吨、干枣2万吨,每年销售收入6.75亿元,年产值2.7亿元。同时,在科技支撑和改革创新支持下,市场体系日渐成熟,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将大力发展。在15万亩优质枣产业化项目带动下,30万亩粉葛产业基地建设、10万亩优质薄壳核桃示范基地、森林休闲旅游开发和1000万株四旁速生杨树工业原料林建设等四大产业项目,亦将展现广阔的发展前景,推动我市现代林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