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27日消息:“成为社员后,保守估计,每个农民每年将增收600元至800元。”昨日,我省第一家花卉专业合作社在郫县唐元镇钓鱼村正式成立,今后,600多位农民将通过合作社这个平台,实现增产、增收,并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合作社成员全部是农民
“合作社主要是为大家搭建一个平台,销售利润将回归给农民。”新成立的君羊花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羱霖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共有成员125户,涉农人口631人,100%是农民;在花卉种植方面,他们主要有不同规格的金桂、银杏、杜鹃等40余个品种,种植面积达到572亩,花卉资产总值约3560万元。
据悉,君羊花卉专业合作社是一个花农自发、自愿组织起来、政府提供一定支持的组织。合作社成立后,他们还将建立整套管理模式,制订章程、制度,按照标准化、产业化来进行操作,让农民摆脱以前那种“自己管自己、管又管不好”的生产销售方式,让农民实现大幅度持续增收,提高他们种花的积极性。
互相杀价导致恶性循环
唐元镇钓鱼村10组村民刘孝平告诉记者,成立合作社后,他们就能更省心、也更能挣到钱了。刘孝平说,他家里一共有5亩地在种植花卉,主要是金桂和白玉兰,属于村里的花卉种植大户。“我种花有10多年了,经历了很多变化。比如一棵直径3厘米的金桂,贵的时候能卖300多元,便宜的才10多元,差别太大了。”刘孝平说,为了将自己种植的花卉树苗卖出去,农户互相杀价,一株桂花从1块多钱降到几分钱,导致了恶性循环。“成立了合作社,以后我们就省心多了,大家成为一体,再也不怕互相杀价了。”刘孝平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现在他家的销售收入每年在五六万元左右,利润有一两万,他相信以后会更好。
组织农户共同建立产业
据悉,去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为农村的种植、养殖业发展指明了道路。成立合作社,也是以求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抵御风险、适应市场。
省花协秘书长、省农业厅热带作物发展中心主任郑康庆表示,成立君羊花卉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形式为花农服务在全省范围内还是首次,以前几乎都是协会形式居多。“合作社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在资金门槛、农民比重上都有严格要求,能更有利于农民的发展。”据了解,现在的合作社是专业性很强、农民自制的经济组织,不同于上世纪50年代的行政组织形式的合作社。将农户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就是要挑战传统的农民分散、不能适应社会化需求;在经营方式上,也不再是简单的将大家组织起来生产,而是共同建立一个产业。
跟着合作社竞争市场
“政府将对合作社进行指导,也防止花卉市场价格大起大落,保证花卉生产的稳定。”据市花卉协会秘书长、农机站站长曾必荣介绍,今年,市上将给予农业中四大产业重点支持,其中就包括花卉。而合作社除了目前的125户成员外,还将逐步“向外扩张”,将周围有意向的花卉农户都组织起来,共同增产、增收,参与市场竞争、占领市场份额。
张羱霖表示,下一步他们还将建立花卉示范园区,并以此为依托,引领合作社成员及广大花农科学、合理种植花卉,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培养一批花卉经纪人,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促进本地区花卉业发展。他们也希望,钓鱼村将来能成为知名的鲜花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