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6日消息:旌阳区德新镇新场村有一个花卉基地,20多家农户集中在此从事花卉生产,花卉种植面积达150多亩,产品远销省内外,是远近闻名的花卉生产、销售基地。
提起新场花卉基地,就不得不提到依托花卉基地成立的德阳市新场花卉协会,不得不提到新场花卉协会理事长——年仅27岁的胡李云。
初出茅庐显身手
1995年,胡李云从德新镇初中毕业了。受父亲影响,胡李云打小就喜欢花花草草,闲暇之余,总爱看父亲在田里摆弄那些花草。于是,胡李云就成了父亲的帮手。
那时的胡家,是全村仅有的花卉种植户,种植面积也从当初的1亩扩大到8亩左右。面积扩大了,但新的难题却摆在了眼前:因为道路交通和市场信息的滞后,这8亩左右的花卉产品销路成了困扰胡家最大的问题。
作为家中的独子,打开市场销路这个重担理所当然地落到了刚初中毕业的胡李云肩上。从那以后,胡李云只身来到成都,开始了从事花卉销售的第一步。凭着聪明的头脑和不怕吃苦的韧劲,胡李云逐步打开了市场。1996年至1999年的3年时间里,胡李云家里的花卉种植规模由8亩左右迅速发展到了30多亩。
子承父业回乡来
正当胡李云在花卉销售市场站稳脚跟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家里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加上胡父年龄逐渐增加,独自管理30多亩花卉已是力不从心了。考虑到父亲的身体状况,胡李云毅然回了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花卉生产上。
虽然回了家,但3年的花卉销售经历,为胡李云积累了丰富的销售经验和人际关系,也为日后新场花卉基地、花卉协会的建立,为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埋下了伏笔。
带领群众同致富
回家从事花卉种植之后,胡李云将自己的全部心思放在扩大销售规模、扩大产品知名度上。
这时的新场村在胡家的带动下,已经有20多户农户从事花卉生产了。由于缺乏管理,这20多户花农完全是一盘散沙,内讧、相互杀价等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家的发展。
为避免恶性循环,胡李云做通了花卉种植户的工作。2001年,德新镇新场花卉基地、花卉协会相继成立,年仅21岁的胡李云被大家推选为协会理事长。
协会建立后,胡李云带领全体会员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花卉品种,花卉的主要品种由2001年协会成立时的10余种,发展到现在的40多种,期间品种更替更是达到了数百种之多。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年轻人也纷纷加入到花卉协会中来,胡尧和欧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种植面积均在10亩左右。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胡李云种植的花卉不仅年产值达120万元以上,年纯收入达15万元左右,还解决剩余劳动力20余人。2003年,德阳团市委、市农业局和市科技局等几家单位联合授予胡李云“科技兴农带头人”光荣称号。2006年,他又被德新镇评选为“十大杰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