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举措,以生态林业建设促脱贫
“凉山州、阿坝州居民祖祖辈辈没吃上大米,如今吃上了。”四川省林业厅退耕办主任张洪明说。
公益林补偿、公益林建设、国有林管护,天保工程带给农民的收益是多重的;钱粮补贴、林下收益、劳务所得、流转收入,退耕还林带动农民的收益是长期的。
国家已下达的115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97.88万亩安排给了88个贫困县,占任务总量的85.1%。全省公益林建设任务,95%以上安排在了88个贫困县。
今年上半年,四川安排88个贫困县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42.6万亩,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42%,落实国有林管护费及公益林建设资金6.3亿元;安排新一轮退耕还林计划41.08万亩,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47%,落实补助资金9.2亿元;落实防沙治沙及干旱半干旱综合治理任务9万亩,落实建设资金7500万元。
生态建设推进速度之快、倾斜力度之大,史无前例。
此外,在国家安排7000名生态护林员指标基础上,省林业厅统筹资金4000万元扩大生态护林员规模。同时,选择部分条件较好的森工企业、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利用国有林管护资金和生态转移支付资金,聘请周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从事国有林管护、保护区巡护工作,使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管护森林资源实现脱贫。
到2020年年底,88个贫困县将新营造天保工程公益林180万亩,实施退耕还林180万亩,抚育中幼林250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100万亩,治理沙化土地1万亩、石漠化土地846平方公里,实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1.2万亩,实施新村绿化1000个,连片扶贫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1.3个百分点。四大片区荒漠化、湿地萎缩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重大生态问题得到遏制,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基本形成。
四大片区农民将在新一轮生态建设中获得直接经济收入21.8亿元。
重点突破,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四川省林业厅12名厅级领导,每两人联系指导卧龙特别行政区一个村,厅机关支部和直属单位党委对口联系一个村民小组,每位厅领导帮扶2户贫困户。厅主要负责同志和3家直属事业单位帮扶汶川县大寺村的5个贫困户。
在卧龙的耿达村和汶川的大寺村,厅长尧斯丹都是第一联系领导。躬身田间地头,走访贫困家庭,尧斯丹和省林业厅下挂干部一起研究扶贫方案,制定了生态固本、产业富民、就业增收、改革增效、科技扶智、设施强基六大扶贫行动,确保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2015年8月1日,杜斌从四川省林业厅下挂,担任汶川县克枯乡大寺村第一书记,任期两年。
大寺村距汶川县城15公里,处在海拔2200米的山坡上。大寺村有耕地1229亩,却有9770亩公益林,其中3621亩是依托退耕还林建起来的。正是这片山林提供了不竭的甘泉。不仅本村用水无虞,还供应乡政府和周边6个村的生活用水。
杜斌说,大寺村扶贫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当前全村已经发展蓝莓基地380亩,青(红)脆李1200亩。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正在规划建设的云上巴布纳省级森林公园,未来可以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到2018年,8户贫困户将全部脱贫,全村人均年收入可达2万元,提前建成小康社会。
汶川县城直通卧龙的高等级公路在国庆节正式通车。特区已与广西一公司达成生态旅游合作意向,未来逐步带动,让卧龙的良好生态、绿色产品真正致富当地民众,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面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四川是全国率先启动退耕还林的3个省份之一,也是新一轮退耕还林的重点省份。如今,新一轮退耕还林不再限定生态林比例,四川退耕还林谋划了14种后续产业类型:木本油料、木本药材、木本调料、木本饮料、森林蔬菜、短周期木质原料林、珍贵用材林、笋材用竹、特色水果产业、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林化加工产业、赏花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这些产业是林业扶贫的强劲后生动力。
依托天保、退耕等形成的林果、花卉、野生动物等森林景观,过去的10年间,四川生态旅游总收入增长150倍,千千万万林农通过生态旅游产业致富。省林业厅森林旅游中心主任马朝洪说,每年经省政府批准的生态旅游节会就有6个,全省林业产值,生态旅游贡献了1/4强。
生态旅游将在88个贫困县全域开展。生态建设和绿色富民,这个结合点,着实值得期待。
在扶助他人的同时,林业力争不让自己掉队。
《方案》提出,全省22户重点森工企业要逐步实现林区与周边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使3.4万户职工早日住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要加大国有林场扶贫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共同开发,确保贫困林场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