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2015年,在宜良县扶贫办的支持下,米户村委会实施了樱桃种植产业扶贫项目,购买优质樱桃树苗10万余株分发给农户,新增种植面积2000余亩;改良原有品种60亩,3000株;组织技术培训,为米户村委会樱桃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订单式种花
东村镇加入芳香生物产业
在东村镇中民村,像关宝这样的村民很多,他们从前种植农作物担心销售不出去,现在通过村集体与富民县瑞禾苗木种植有限公司合作,种出的玫瑰花由该公司收购,让农户不用担心销路。“农户根据我们的要求种植玫瑰花,我们还给予技术支持,收获季节我们集中收购,让农户能够稳定增收。”富民县瑞禾苗木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云说。
中民村民委员会位于东村集镇东北方10公里,距县城65公里,东村镇中民玫瑰种植项目,通过建成种植示范园区、种苗培育区,引导并带动周边农户规模化种植,订单销售,切实解决农户种、销售难题,带动东村镇中民及其他村委会群众脱贫致富。
在东村镇,这样的项目还有云南西草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集薰衣草种植、加工、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项目。该项目一期项目为精油提炼和核心示范种植基地,目前已建成12亩苗圃园,栽种苗木5个品种共4万株。生产环节,厂房建设已经完工,现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计划2016年底投产;二期项目将在提取车间对面建设一个占地540亩的集观光旅游、休闲体验为主的薰衣草庄园,项目还将在镇内祖库等村委会种植薰衣草1500亩。
“薰衣草精油提取设备还可以用于玫瑰、迷迭香、柠檬草等植物香料精油的提取,该项目实施后,对东村镇农户种植产业提升,促进农户增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带动了东村镇旅游业的发展。”云南西草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从宜良县北古镇米户村的樱桃产业到马街镇西边社区的养殖项目,再到富民县云南西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种植加工项目,这些都是去年以来昆明市扶贫办努力探寻的产业脱贫新模式。 记者王绍芬摄影报道
记者手记
扶贫工作要“造血” 产业项目少不得
目前,“政府+企业+村委会+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在宜良县和富民县已经取得了成功。
昆明市扶贫办副主任李文说:“十多年来我们在扶贫工作上不断探索,但年年扶年年贫,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的扶贫模式没有扶到根上,难以让贫困户真正脱贫。只有采取产业扶贫的新模式,让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才能从根本上让贫困户脱贫。”
因此,2015年下半年以来,昆明市扶贫办率先在宜良县、富民县探索以资产收益产业脱贫的新路子。采用“政府+企业+村委会+农户”的经营模式,让村民以股份的形式加入到产业中来,不仅年底有分红,平时也可以在企业中打工取得工资收入。同时,还加强了农户主人翁的意识,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加卖力。
“昆明有三个国家级贫困县,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贫困户如何增收?产业扶贫如何做?一直困扰着我们。因此,我们广泛走访了解昆明贫困的原因,并针对贫困原因提出了产业扶贫路子,让政府、企业、村委会、农户全方位合作。”李文说。
这样一来,有助于招商引资;有助于发展集体经济让村委会有集体收入,能充分发挥村集体的作用。贫困户也可以有持续稳定的收入。
下一步,该模式将会在其他县区复制推广。昆明市扶贫办主任杨凡说:“扶贫工作要‘造血’,就要靠产业扶贫,让龙头企业带动每个贫困户都参与一个扶贫产业项目,让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实现真正脱贫致富。”
推荐阅读: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