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成都“以调治旱” 有心插银柳 细条变“金”枝
市场动态

成都“以调治旱” 有心插银柳 细条变“金”枝

来源: 四川在线 作者:陈岳海 日期: 2007/1/31 14:08:04
    中国园林网1月31日消息:虽是深冬,风中摇曳的成片银柳,让蓬溪县新星乡圆觉庵村增添了几许春意。 

    “刘老板又来收货了”,24日,正在收割银柳的村民将刘老板围了起来,“听说我们种的银柳还要出口俄罗斯?”“今年我准备再多种几亩,没啥风险嘛?” 

    圆觉庵村是一个十年九旱的旱山村,地里的当家作物是经济价值不高的水稻、小麦、洋芋、红苕等。村支书何正刚说:“因为缺水,庄稼总是收成不好,村民们一直想在土里种些水果,但僻远的位置又让他们担心水果不好销,所以总也下不了调结构的决心。”地里收入少,村里不少年轻人都纷纷外出打工了,闲置的土地越来越多。 

    看着荒芜的土地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村里人既心疼又无奈。“直到2002年,银柳大王刘体孝回村探亲,事情才好起来。” 

    银柳王回乡插柳 

    刘体孝告诉记者,他从事花生意已有10多年了,在成都花卉市场是有名的“银柳大王”,他在全省各地收购银柳,然后销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当时,我正准备从单纯贩卖花转向产销一体化,正苦于没有自己的花卉苗木基地。回乡探亲时,看到一块块闲置的土地,眼前一亮,心想把这些土地租过来种植银柳岂不正好,还可以带动村民们一起种,形成规模。” 

    刘体孝以每亩200多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租赁了62亩地,给村民传授银柳种植技术,聘请村民管理、种植和加工,打工的村民一年能挣到五六千元工资。 

    看着刘老板在地里插柳枝,村民们十分稀奇,“没听过,这柳枝还能换钱?” 

    刘体孝告诉村民,不要小看这细细的柳枝,在成都花卉市场批发,要卖到好几角钱一枝,一亩土地一年可产柳枝15000支,“算算看,就算一枝1角,一年可收入1500元。”村民眼睛都大了,不过心里还是不踏实,“得不得赊本哦,还是种庄稼稳当。” 

    而让何正刚高兴的是,银柳比较耐旱,正是“以调治旱”的好项目。为了给村民们带个头,何正刚率先种了5亩。 

    当年,刘体孝和何正刚种植的银柳丰收,每亩卖了2000多元,是种粮的两倍多。 

    这下,村民们看得眼热,第二年,在刘体孝的带领下,全村便发展银柳200多亩。如今,该村已是远近闻名的银柳村。 

    要用银柳赚美元 

    村子里,银柳加工大棚内,银柳条在10多位妇女手上翻飞,最长的有两米多,银柳已脱去棕色苞片,露出花蕾,像毛笔头那样,洁白如玉,银光闪烁。 

    “我们根据客户的需要,将花蕾用专门的花染料染成红、黄、绿等各种色彩,1年时间都不会褪色。”村民何桂琼说,“城里人最喜欢的还是红色,喜庆吉祥嘛!” 

    刘体孝介绍,他在成都成立一家花卉公司,除老家蓬溪外,在眉山也有银柳基地,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则设有销售点,仅银柳,去年的销售额就达到500万元以上。“我打算在圆觉庵村再搞500亩,还要更多地联系国外客户,要用银柳赚美元哟。” 

    快到春节了,圆觉庵村村民年终算总账,发现尽管2006年百年大旱,自己腰包却并没被“晒干”,每亩银柳的收益是种粮的2倍,增收1000元。 

    新星乡党委书记陈安宇说,“银柳种植成本低、效益好,今年还要继续支持银柳大王回乡做大基地,帮助别的村村民致富。”

编辑:木瓜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