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22日消息:一个个看似毫无关系的公园相继修建,发出的却是相同信号:成都在城市更新和经济发展的同时,期待走出城市生态困境,找回曾经“水渌天青不起尘”的如锦之秀
如果以公元前310年成都形成城北万岁池开始计算,园林在成都存在已有2300多年。即使以1911年第一座公园———少城公园作为发轫,公园也已伴随成都走过95年沧桑。而今天,一组数据颇值得玩味:从公园寥若晨星到建成20多座公园,成都用了八十来年;但最近的短短几年,成都已拥有113个城市公园、436个小游园、15个市县公园和8个森林公园。园林建设“井喷”,鸟岛、花乡、湿地、水城,当它们一个个从规划设想变成绿意盈盈、流淌生机的现实时,人们惊讶地发现,成都离花园城市的梦想不再遥远。
[记录]
公园的激烈演变给市民留下深刻印象
“青龙湖仅水面就达1平方公里,今年要建成6个大坝。”在成都市建委风景园林处处长程秦川的办公室,记者的目光随着他的手指在地图上跳动,或建成、或规划中的公园在地图上生动起来。两河森林公园,将为城市新增沿河森林带;以金沙文化为主题的金沙遗址公园,将于年底为成都西城区增添一抹浓郁的古蜀色彩;十陵风景区,依托明朝皇室陵园,再现古柏森森、碧波荡漾之景;新世纪公园,与成都新会展中心交相呼应,凸显城市脉动……
公园,这种“老”的城市休闲方式,突然在市民生活中丰富起来,正受到人们追捧。仅十大郊野公园,总面积达2995公顷,虽然有的二期工程还未动工,但自去年“十一”开放到现在,游人已达300多万人次。
而老公园激烈的演变,也给成都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天府广场一侧的高楼大厦掩映下,人民公园显得有些过气:灰白色的大门上,用朱漆描着四个大字———“人民公园”,黯淡而沧桑。而那些从铁栏杆内透出来的绿意,让繁华的都市放缓疾行的脚步。和很多公园不同,这里少了喧嚣的茶馆,却并不宁静,四处飞扬着嘹亮又混杂的歌声。
刘从喜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每到周末他都会抛下较好的生意,带着小号,找块空地,和朋友们开个音乐聚会。“过去在厂里,我就是吹小号的。后来厂垮了,合唱团解散了,只留下乐器。这几年,开车认识不少师傅,都是音乐爱好者,加上原来的老团员,我们就把过去的合唱团开起来了。”只要有一块空地,都有这样的合唱团,大都是中年人或老人。也有摆着一台小黑白电视和两个音箱的,唱一首1元钱。虽然带着浓浓的混音,甚至只能用吼才能听清,但仍吸引着大量游客。
在成都,真正意义上为公众服务的第一座公园就是人民公园的前身———1911年出现的少城公园。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告诉记者,当时清廷驻防成都的将军玉昆为了解决旗民生活日渐窘迫的问题,用了半年时间,在位于满城内祠堂街的仓库、柴薪库、正蓝旗前厅、马厩、荒地和旗民居住拆迁地,栽种花木、修建亭阁,建成公园,让旗民收门票供人游览,营业谋生。由于公园位于少城,所以约定俗成称为少城公园。
少城公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着不同的演变,记录着历史的点滴。“最初是旗人玩耍、聚会的地方。”谭继和说:“看杂耍、品茶,成为少城公园最主要的娱乐。随后在1913年,为纪念保路运动中的死难烈士,川汉铁路公司在公园内修建‘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1914年扩建公园,引金水河入园。到1924年杨森主理川政时,邀卢作孚任教育厅长,卢作孚在公园内又修建起图书馆、博物馆、通俗教育馆、运动场、动物园、游艺场等,凿假山、建茶社。”
“老成都”冯水木回忆:“解放前的少城公园其实很简陋,就几块大坝子印象最深。后来‘学苏联’,为这些坝子铺绿,形成一块块硕大的草坪。最多的建筑是茶社,当时的茶社,三六九等分得很清楚,有身份地位的就到绿荫阁,谈论国是的多在枕流茶园……最有意思的是,当时学校招老师也在这里,每当六月和腊月假期,成都中小学教师就到公园等候聘书,答辩,竞争相当激烈,被成都市民称为‘六腊战争’。”
让他记忆深刻的还有那个直径约六七米、两层楼高的转盘。“就像今天的摩天轮,人坐在椅子上,从下面转到上面。”他用手比划着,“当时靠人工转动,小孩子们非常喜欢,常看到几百人的队伍排到公园门外。”
“变化大哩。”在成都生活了40多年的攀帆深有感触:“就拿几年前来说吧,公园只是一个散步的地方,去的大都是中老年人。现在不同了。锦江边那一片绿带公园,每天晚上人群熙攘。公园里的设施越来越多,吸引不同年龄的人去玩,也越来越留得住人。我儿子都15岁了,假期里经常整个下午都蹲在人民公园的彩陶馆里做陶器,有时候我们也去玩,挺有意思的。”
[造园故事]
林农:每个公园都有心思
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林农的办公室很大,却有些杂乱。办公桌上,书堆得老高,茶几上,铺着一层层图纸,水彩笔四处散落。林农参与了成都北湖公园、浣花溪公园、茶文化园等大大小小公园的设计。作为北湖公园的总设计师,他对创作历程记忆犹新。
“北湖公园,历史上早就有了。早在宋代就有诗人描述‘锦城城北有平湖’。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湖消失了。”林农告诉记者:“我们开始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是湖,就还原一个湖。”造湖很容易,规划完成后,引水筑坝,一片绕湖一圈得花四五个小时的水面跃然眼前。
问题接踵而至。每个公园都有湖,都有水,北湖公园的特色究竟在哪里?围绕这个话题,专家和市民展开激烈讨论。
有的认为,按照常规,应该以花草来陪衬。种上大面积的花,甚至冬天都开放。
提议很快被否决。三圣乡是花乡,荷塘、梅林、菊园等“五朵金花”都有了,不但雷同,而且要想超越不太现实。
也有人提出依托大面积水域,搞水上娱乐。
……
提议一个个被否决,设计工作陷入僵局。
“创意一般都来自灵光一现。”林农仍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在翻阅形
容北湖的诗词中,“惊起鸥鸬”浮现眼前。“目前还没有以鸟为主题的公园,为什么不营造一个鸟的乐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