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温江花木要变温江园林
大树产业目前暂处低谷,花木产业又将如何转型升级?记者对话了温江区花木协会副秘书长罗怀留。
华西都市报记者:你怎么看待目前大树产业出现的量价齐跌?
罗怀留:这是很正常的市场波动。
华西都市报记者:花木产业一直都是温江的一张名片,现在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有什么思路?
罗怀留:以前都喊温江花木,慢慢的,我们要转变成为温江园林,可以说以前是种树卖树,但是以后我们主要是卖概念、卖景观。
华西都市报记者:怎么理解这个卖概念、卖景观?
罗怀留:去年年底,温江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花木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业参与园林生态公园打造。鼓励成青路、天乡路、温玉路、府通路以及温郫路沿线临路花木企业和花木种植户,对临路面口岸进行景观改造升级。对于符合园林生态公园规划相关要求的,还有一定的补贴。
简单理解,以后的温江苗圃就像是小型开放式公园一样,卖的是整体解决方案,而不再受树木短期的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比如说,一些房地产客户看上整体生态公园,直接全部买下来搬到楼盘。
华西都市报记者:生态公园打造有什么计划?
罗怀留:今年计划要打造4000亩的生态公园,到时候把沿线的苗圃围墙都打开,而且可能还会把温江的绿道贯穿起来。可以说比原来又提档升级了。
新规并非禁止苗圃大树交易专家:仍有升值空间
大树产业暂时不太景气,很多花木商也都在纷纷为转型升级找出路。而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国家林业局出台的《通知》,又会给大树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通知》明确规定,凡违法采挖、不能全冠栽植的大树一律不准用于城乡绿化。然而,对于如今已在苗圃中的大树,又有何规定?记者从中虽然并未找到直接的表述,但里面也提到,满足城乡绿化需要的良种苗木,是遏制大树古树异地移植的重要基础。对此通知,记者也试图采访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但他直言,目前暂时还未出台具体细则,对此也不方便评价。
“我认为这个通知,主要还是说不能违法从山上、自然林地采挖大树,只要苗圃能够提供合法来源证明,有正规的木材运输证,大树都是可以交易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目前成都市区周边对于大树的需求量减少,但是川内二级城市、云贵陕等外地的需求仍然很大。因此,一旦严格限制了大树从山上采挖的来源,对于如今拥有大树资源的苗圃来说,是一大利好。该人士直言,近年来城市建设、楼盘绿化的观念有所转变,大树使用率较往年有所下降,大树用得太多,确实是浪费资源。虽然成交量目前有所下滑,但对于一直在苗圃里面生长的大树来说,随着树冠、树形越来越漂亮,也会慢慢升值,未来会在市场上逐渐消化。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陈其兵教授则认为,如今大树产业正在经历深刻的洗牌,“国家八项规定一出来,高端消费也开始降下来了,大树栽植方面,以后会更符合自然规律,不可能过分奢华,会跟建筑、道路协调发展。”他说,预计未来3-5年仍然是大树产业的调整期,产业规模化、集中化、标准化会得到长远发展。华西都市报记者陈黎屈咏梅实习记者张舟立即评
借力不如发力他救不如自救
市场总是变化万千,无法预测。也正因为如此,企业在市场上打拼搏杀,实际就是在不断克服着一个个不知何时到来的危机。
借助外力,固然可以让企业撑过一时的低迷,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企业要渡过难关生存下去,光靠他人救济施舍,并非长久之计。与其等待政策转变,不如自己转变经营思路,主动适应政策;等救济,不如自己主动出击,盘活存量,重获盈利能力。
危机当前,恰巧也是企业重新认识自己的重要机会。旁人或许观察得比自己清晰透彻,但怎么扬长避短,还得企业自己说了算。
靠自己,因为企业是最了解市场的主体,产业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经营或者转型升级,才会激发出企业蕴藏的巨大潜力;靠自己,才能够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断促使公共服务部门提供更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企业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推荐阅读:
(来源: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