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外孙来:比上一堂自然课生动
夏末的那场邂逅,让张慕对白鹭湾无法割舍,基本上每月会去两三次。他最喜欢坐在湖边。开阔的湖面,一大片水杉伫立水中,静默得像是“诗人”。沿湿地走上一圈,若干湖泊,层叠而生。湖泊中有各种小岛,有的是孤岛,有的有栈道相连。湖上还有很多石拱桥,倒映水中,相映成趣。科普走廊两侧有许多知识牌,介绍动物、植物和湿地的各种知识等。每次外孙来成都玩,老张总要带孩子去科普走廊走一遭,孩子比平时学得更认真,“比上一堂自然课生动得多。”
老张逛的这些景点,都有一个个美丽生动的名字。比如“四林四园四景”十二大景点,包括:银杏林、白桦林、樱花林、红枫林;桃园、橘园、梨园、玫瑰园;“芦苇荡”“飞云渡”“寒翠台”“叠水涧”。
新建片区内,又有翠竹滴露、曲水荷香、翠湖凌波、玉盘环碧、绾雾香舟、花海风车和田埂湿地等9个景点……贪恋于湿地的美丽,老张常常不愿骑车,而是坚持“甩火腿”走下来,“有一种从头到脚的舒适感。”
珍惜家园:改变的不仅仅是环境
从市政公园到荷塘月色,再到白鹭湾,老张的休闲度假版图上,从此添了一个好去处。他给白鹭湾生态湿地的名词解释是:适合遛娃、摄影、品茗、散步、健身、清肺。每当有外地朋友来成都,在他的推荐榜上,白鹭湾已排上头名。
国庆节时,几名老战友从北京来探望,老张如法炮制。一个开画廊的画家朋友起初不愿意,但看过老张写的诗,瞬间被打动:走久了,席地而坐,看蜻蜓在草尖上打盹儿,好像能听到生命肆意地增长。
画家朋友夹着画夹带上相机等装备,一群人在湿地,从午后慢慢消磨到傍晚。一圈下来,画家感慨:想归隐了,不想回去。
白鹭湾湿地的魅力究竟从何而来?原来,湿地的主水源是陡沟河和东风渠,加上天然降水,可满足湿地用水需求。在原有地形地貌基础上,采用大量乡土物种进行了植被恢复,形成了长达6公里的水域生态景观。根据统计,目前湿地共有200多种植物,其中大乔、二乔共8000余株,植物绿化率达到65%,湿地边的陆地绿化率也将达到90%以上。在水质净化区,种植芦苇、香根草等水生植物,不仅能过滤去污、调节水富氧化,水体植物还能吸收有害气体。
家住湿地附近的大安桥社区居民邹平英说,能在家门口呼吸新鲜空气,大家就更珍惜家园了,“至少周边再也看不到烧秸秆,不想污染湿地的好空气。”改变的不仅仅是环境,还有人的心境。
建设“美丽中国”成都全国第四
昨天,全国首家“美丽中国·中国梦”研究机构———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发布了《“美丽中国”省区建设水平(2013)研究报告》与《“美丽中国”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建设水平(2013)研究报告》。省区前十名依次为北京、浙江、江苏、四川、福建、陕西、云南、安徽、山东和上海;城市前十为杭州、深圳、广州、成都、西安、宁波、大连、南京、福州、昆明。
据“美丽中国”研究所所长蔡尚伟介绍,此统计共有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5个一级指标,下含12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美丽中国”指标设置跟传统的统计报告差别较大,更加注重生态环境问题和群众的生活感受。如,生态指标里包括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经济指标包括单位GDP主要废气污染物(SO2、NO2、烟粉尘)排放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政治指标包括节能环保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近一年内是否发生重大环境事件,是否推行和试点官员财产公示等;文化指标包括每百万人拥有博物馆的数量等;社会指标里则有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人均拥有的住房面积等。其中生态指标权重最大,占到28%,其余的均为18%。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3》各省、市、自治区的官网网站,各城市的环保局、林业局、财政局、文化局的网站等。
推荐阅读:
(来源: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