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考验 生态是经济发展的后续引擎
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生态环境不能破坏了再治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通过牺牲环境而取得的进步,最终都要以付出高于发展数倍的代价来偿还。因此,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其实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助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引擎。
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四川各地积极投入到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来。
早在2007年,成都就出台《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明确指出要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最适合成都的景观格局模式。于是,成都市各区县纷纷走在了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沿。
2011年7月1日,先后荣获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四川省生态县、四川省绿化模范县等多项荣誉的双流县,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双流县“国家生态县”荣誉称号;
2012年4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批复,同意成都市青白江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青白江区也成为成都市唯一的示范区(市)县;而在四川“一号工程”的天府新区的规划中,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宗旨,定位“人水和谐”,建设“三纵一横两湖”,也是天府新区规划的重中之重。
据了解,到2020年生态建设远期阶段完成时,成都将成为中国西部最具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而一直定位“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遂宁市,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稳扎稳打。
按照“农业原生态、工业可循环、服务业可持续”的要求,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是遂宁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今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RIO+20)专题会议全球电动绿色出行论坛暨可持续人居发展”会议上,遂宁市获评“全球绿色城市”称号。《遂宁市“十二五”生态建设及保护规划》显示,到2015年,遂宁将形成“一心、一轴、三区、四极、多廊、多点”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布局,初步建成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初步实现资源增长、产业发达、生态优良的发展目标。
而在生态建设方面同样颇具心得的,还有大熊猫的故乡雅安市。“把青山视作金山”一直是雅安城市发展的宗旨。
2011年12月,雅安市通过《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民主和谐、人民幸福安康、生态环境优良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成为雅安的发展新定位。
“雅安实行了全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只执行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并引入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规划了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十八大代表、雅安市委书记徐孟加说,雅安过去十年的实践证明,走生态立市的发展道路可以发展得又好又快、更好更快、越好越快。
不仅是遂宁和雅安,还有“做活"水"字、做足"绿"字、做美"景"字”的眉山;“生态立州”的凉山;加快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城市的乐山,以及同样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绵阳、德阳、宜宾……
拥有丰富自然生态资源四川,正在完成着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白银”的四川实践!
美丽四川 生态建设提升百姓“幸福感”
如果说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造福百姓,让人提升“幸福感”,那么生态文明建设则在提升百姓“幸福感”方面更加直接有效。
2012年8月31日,《财富》(中文版)发布了2012中国最适宜退休城市榜单,杭州、成都、青岛、苏州、珠海被评为 “中国五大退休城市”,而在“幸福感最高”的排行中,成都位列首位。
有人质疑,成都既不沿边,又不靠海,经济发展不如东部沿海省份,人均收入偏低,却为何屡屡摘得“最幸福”的桂冠?其实,稍加研究不难发现,成都人的“幸福感”与成都保护完好的绿水青山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有着莫大(博客,微博)的联系。
资料显示,成都拥有648万亩林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126座,河流有13条,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达1.65万公顷,中心城区屋顶绿化达260多万平方米,是我国海拔高差最大、离珍稀动物最近、拥有原始无人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会城市。
而近年来成都提出打造“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口号,也让成都这座城市更富魅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既居住在繁华的都市内,又置身于自然的怀抱中,休闲的成都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成都的经验告诉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将直接给百姓提供一个干净舒适、休闲美丽的居住环境,让晨练的老人在清新的空气中舒心地晨练,让上学的孩子在鸟儿的鸣叫中开心地上学,让工作的人在整洁的环境中愉悦地工作……
而在更深的意义上,生态文明将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一方面,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后劲;另一方面,利用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更好地规划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服务社会,还大地更多的绿色,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
让山更青、水更绿,保护青山绿水,生态文明建设所保护的,不仅是那一抹绿色,更是老百姓的幸福源泉。
推荐阅读: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