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19日消息:11月16日,记者从市林业园林局获悉,近年来,宜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把林业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新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来抓,实现基地发展、产业壮大、农民增收、企业增值、生态增效五大目标。
市林业园林局因地制宜,根据全市各区县自然状况的不同特征,制定了《全市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分类布局了竹林基地、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生态旅游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和野生动植物基地。2011年到2012年,全市实施低产、低效“双低林”改造29.98万亩,其中更替改造6.04万亩,抚育改造7.59万亩,竹林复壮改造12.33万亩,经济林丰产技术4.02万亩,通过“双低林”改造,林地效益大幅提高,极大地提高了林农收入。
目前,全市各类木竹经营加工企业达1300家(户),产值亿元以上企业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宜宾纸业、四川天竹、华盛纸业、竹海特种纤维、富贵成公司等以竹为原料加工生产各种竹浆纸、浆伯、竹胶合板、竹型材等,年加工能力达到70万吨。木材加工初具规模,珙县申宇木业、四川柯瑞玛公司年产中密板10万立方米,宜宾县中森木业等企业木模板生产能力达150万张,各类木材加工企业年加工木材50万立方米。
宜宾还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殖立体开发,因地制宜开发林茶、林菌、林药、林桑、林花、林菜等模式,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的思路集中连片发展,整体推进,林茶基地5.3万亩,林菌基地1.6万亩,林药基地1.3万亩;林禽基地4.9万亩,林畜基地6160亩;林下经济品牌达到35个。全市林下种养殖总面积达23万亩,占林地面积的3%,林下经济达到5.04亿元,占林业总产值5.5%;农民人均从林下经济中获得收入68.5元,占农民从林业中获得收入的8%。林下经济作为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新模式,成为农民增收新的亮点,在我市呈现出活力强、潜力大、后劲足的良好发展态势。
截至2012年5月,全市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累计达195个,其中专合社172个,林业协会23个,加入专合组织农户21529户。
推荐阅读:
(来源:宜宾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