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永县马岭镇积极培植林下养殖产业
叙永县石坝乡林果产业方兴未艾,甜橙喜获丰收
中国园林网11月16日消息:曾经这里是“只长石头不长草”石漠化严重的不毛之地;经过治理,如今这里处处荒山披绿,林带吐翠,石头山上栽种的各类经济林树种、原料林树种让四川省叙永县的荒石山上重现生机。
叙永县石漠化治理的成功模式,甚至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批示。而这仅仅是叙永县发展林业产业治理石漠化的一个缩影。日前,笔者走进叙永县落卜镇,在实地考察中解密叙永用林产业书写的“绿色崛起”奇迹。
分类开“处方”
宣战“地球癌”
叙永县地处喀斯特岩溶地貌突出地带,气候条件复杂。由于多方因素,石漠化的顽疾并没有停下吞噬生态环境的步伐。如何有效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宣战“地球癌”?自2004年起,叙永县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开出治理石漠化的最佳“处方”。
一辈子没离开过叙永县草坝村的邱从亮向笔者介绍,“过去一出太阳,山上的石头十分晃眼。现在,山上有了成片的竹林,夏天也觉得凉快了不少。”在荒石山上种植各种经济林树种、建立原料林基地,积极发展林业产业,播绿荒山的同时,还能致富林农,改善生态,这样一举数得的方法成为叙永治理石漠化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在治理过程中,叙永县根据岩溶地区地形地貌和土壤气候特点,针对赤水河流域赤水、摩尼、麻城、营山、观兴等9个乡镇相对高差大,年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的特点,在海拔600米以下河谷地带主要发展甜橙、桃子、李子等林果基地;600米-800米的中山地带主要发展麻风树、漆树、油桐、核桃等工业原料林基地;800米以上地区主要发展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基地和以方竹为主的笋用竹林基地。对于所辖后山、落卜、黄坭、叙永等8个乡镇的永宁河流域,根据其海拔较低,湿度较大,水分充足,土壤条件相对较好的特点,在海拔800米以下区域,主要发展绵竹、慈竹、硬头黄、水竹等纸浆竹林基地;海拔800米以上主要发展南竹、杉木、香椿、檫木等用材林。
叙永县还对林地中的石漠化土地,实行封山育林,进行补植补造。在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叙永县森林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石漠化得到了有效遏制。借助林业产业,叙永林农也逐渐闯出了一条绿色富民路。
山上披“绿装”
致富有希望
石漠化治理的持续不断推进,叙永县的生态环境不仅得到了有效改善,随着传统种植模式的改变,林竹产业还大大鼓起了林农的腰包。
“我家种的果树,每年收入少则两万元,多则3万元以上。”说起种植果树的甜头,赤水镇的许国华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截至目前,叙永县赤水镇拥有10余类林果1.85万亩,林果年产总量达9000余吨,年总产值突破千万元。
水尾镇青杠村林农叶洪荣是远近闻名的种竹大户,据他介绍,现在经营竹产业的收益要远远超过传统的种植业。青杠村2010年竹业收入1380万元,人均高达7282元。以户为单位计算,大多数林农年收入在3万元-5万元;年收入在10万元-20万元的林农有76户,占总户数的17.5%;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达12户。
林业产业的崛起也为林下经济的发展繁荣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叙永县林下养鸡、养羊、养孔雀等养殖业发展迅猛。竹林下散养生态“蚂蚱鸡”,每只可获纯收入逾百元。生态林鸡价比“凤凰”,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天池镇甲寨子村6组的陈丹林下养鸡的致富经验。目前,陈丹喂养的生态“蚂蚱鸡”存栏300余只,年底出栏,按照市场价格每公斤50元计算,预计年底产值就达5万余元。截至目前,叙永县有林下养鸡户500余户,存栏优质林下土鸡60万只,年可出栏100余万只,保守估计,年可创产值7500万元。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林产业,叙永县不断培育壮大深加工企业。叙永县鲜笋加工企业野植珍食品公司生产的苦笋、水笋、罗汉笋等罐头食品畅销沿海地区,并远销东南亚,公司也成为叙永县首家出口创汇企业。发展林产业的同时治理石漠化,叙永县换来了生态、富民的双赢,更用林业产业书写了一段“绿色崛起”的奇迹。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