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川派盆景艺术奠基人走了 谁来扛川派盆景大旗
市场动态

川派盆景艺术奠基人走了 谁来扛川派盆景大旗

来源: 天府早报 作者:李庆 邓令 方炜 日期: 2006-6-8 8:57:51
    中国园林网6月8日消息:追忆那些离去的容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世间并没有忘情水,也没有孟婆汤,于是有些容颜就注定不会在时光车轮的碾压下消逝遗忘。逝者如斯,但在亲人爱人的心里,永远会有一方天地,将每一个感动的瞬间留存,在每一个有星辰的夜晚,静静回味翻寻。

    “明月夜,短松岗”,追忆并记录你所思所爱的每个片断,让它们不只埋在你心里,也许可以如深情的词句一样辗转流传。如果你有这样的故事,有这样的心情要诉说,请拨打本报“追思热线”,86757777随时准备倾听。

    逝者陈思甫:83岁,土生土长的老成都、首批国家级盆景大师、现代川派盆景艺术奠基人,5月26日去世。

    追思者陈凡(逝者长子):父亲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呼吁成立“川派盆景博物馆”,保护盆景精品。现在看来,父亲的遗愿只有我们来努力了。

    □儿孙追思

    清贫一生身无长物

    刚刚送走了老人,儿女们正忙着在成都西门家中收拾着他曾经留下的遗物。这是一间不大的两居室住房,屋中的白炽灯光很暗,靠着两卧室外的墙壁间搁着两张很旧的竹椅。灯光下,竹椅像是满脸褶皱的老人,向人讲述着什么……

    “爸爸清贫了一辈子”,说起父亲,大儿子陈凡侧身转过脸,红了眼。

    作为国家级盆景艺术大师,老人生前创作了大量盆景艺术作品,但留给儿女的作品只有八件。陈凡和弟弟打开抽屉,拿出成叠的照片,其中一张《勒马望荆州》盆景,曾获得过国家大师级一等奖,目前已被别人收藏。

    “我们已是陈家第八代传人了!”陈思甫的外孙女徐婷说起爷爷,有些想哭。在老人的言传身教下,不但兄妹八人都继承了老人的事业,就连才1岁的小孙儿也是盆景的继承人。“爷爷虽然是园艺界的名人,但他一生清贫,全家人聚在一起谈盆景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旧时农民终成大师

    父亲是代表川派盆景的一个符号,1989年被评为中国首批十大国家级盆景艺术大师,十位大师中四川占两位。而这位在成都的惟一一位盆景艺术大师级人物,只是念过几年私塾的农民。

    陈家解放前世代居住在梅家坝(今西南交大)一带,父亲生在盆景(旧称花匠)世家,从小就跟随爷爷,受到爷爷悉心培养和指导,13岁开始制作盆景,20岁时便以榆树桩头蟠扎出《古道晚唱》盆景,在行业中引起震动。

    在那个年代,务花木的农人地位低下,花木盆景仅仅作为私家园林的点缀,谁也不去重视其历史发展和人才状况。父亲经过多年研究后,率先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盆景发源说,同时还总结出了川派盆景的造型手法技巧,最终推动川派盆景在全国盆景艺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把收集的资料整理成《盆景桩头蟠扎技艺》一书并出版,“我们的川派盆景也才被更多人知道”。

    盆景大师邻人不识

    父亲的愿望是把川派盆景真正保护起来,成立“川派盆景博物馆”。可奔走呼吁了几十年,愿望到临走也没实现。“现在看来,父亲的遗愿只有我们来努力了”,陈凡仰起头,长长地吸了口气。

    外孙女徐婷接过舅舅的话,带着些伤感说:“爷爷虽然是盆景大师,但周围邻居其实很多人都不认识他,就更别说有更多人知道什么是川派盆景了。”

    □学生追忆高级宾馆不住,挤地下宾馆

    逝者学生:陈先益

    第一印象:和蔼、平易近人;话不多,但往往一语中的。

    小故事:1986年,我陪陈老去北京参加全国花卉盆景展览会,住的是北京10元一晚的地下招待所。当时全国花协、盆协等领导知道后,亲自来迎接他入住组委会安排的高级宾馆,陈老却再三推辞,“随便一点,我已经住惯了,那些地方我还住不惯哩!”

    最忧心的事:陈老一生最担心的就是川派盆景后继无人。老师生前总有孤掌难鸣之感,现在从事盆景创作的人和想从事这方面的人实在太少了!

    感言:不能发扬老师所钟爱的事业,川派盆景就有消失的危险,我总感到对不起老师!

编辑:木麻黄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